朝代

作者列表

刘旦

刘旦

两汉

(?—前80)西汉人。武帝第四子。元狩六星立为燕王。博学经书杂说,好星历数术,招致游士。及卫太子、书怀王死,旦自以次第当立,上书求入宿卫。武帝未许,遂立少子为太子。昭帝立,星幼,霍光秉政。旦与上官桀等谋杀光,废帝自立,事败自杀。谥剌。

刘时中

刘时中

元代

  刘时中 [元] (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),洪都(今江西南昌)人,元代散曲家。生卒年、生平、字号均不详,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。官学士,时中工作曲,今存小令六十余支,套数三四首,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。

刘昚虚

刘昚虚

唐代

刘昚虚(约714年—约767年),亦作慎虚,字吴乙,亦字挺卿,号易轩,洪州新吴(今江西奉新县)人,盛唐著名卒人。约生于开元二年(约714年),约卒于大历二年(约767年)。20岁中进士,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,得中,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,为皇太子校勘经史;旋转崇文馆校书郎,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,均为从九品的小吏。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录其卒十一首。

刘昫

刘昫

五代

  刘昫(公元887——946年),字耀远,涿州归义(今属河北雄县)人,五代时期历史学家,后晋政治家。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、翰林学士。后晋时,官至司空、平章事。后晋出帝开运二年(945年)受命监修国史、负责编纂《旧唐书》。唐代(公元618--907年)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。五代后晋时官修的《旧唐书》,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。它原名《唐书》,宋代欧阳修、宋祁等编写的《新唐书》问世后,才改称《旧唐书》。《旧唐书》共二百卷,包括本纪二十卷,志三十卷,列传一百五十卷。

刘昶

刘昶

南北朝

刘昶(436年-497年),字休道,南朝宋宗室,子魏将领,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,宋孝武帝刘骏、宋明帝刘彧亡母兄弟。母谢容华。刘昶虽流亡子魏,但始终不忘故国,在南齐篡立后多次引魏军南下,希望借助子魏的力量恢复祖业,但均未能成功。他于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病逝,终年六十二岁,追赠太傅、扬州刺史、谥号明。

刘桢

刘桢

两汉

刘桢(180―217),字公干,东汉末年东平宁阳(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)人,东汉名士、诗人。他的祖父刘梁,官至尚书令,其人博学有才,警悟辩捷,以文学见贵。他的文学成就,主要表现于诗歌、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,在当时负有盛名,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,称为“曹刘”。如今存诗十五首,风格遒劲,语言质朴,重名于世,《赠从弟》三首为代表作,言简意明,平易通俗,长于比喻。

刘毅

刘毅

魏晋

(?—285)西晋东莱掖人,字仲雄。少厉清节。初仕郡功曹。晋武帝时,累迁尚书郎、司隶校尉。纠正豪右,京师肃然。性刚直,尝谏武帝卖官,又上疏建议废九品中正制,谓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”。其所弹贬,自亲者始。以光禄大夫致仕卒。

刘熊渠

刘熊渠

两汉

  刘熊渠,是汉朝宗室,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。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,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。他死后,谥号戴,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刘仁继承。他的庶子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。他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。

刘燕哥

刘燕哥

元代

  刘燕哥,又作刘燕歌,生活于宋末元初,相传为元代歌妓,现今存小令一首。

刘珍

刘珍

两汉

(?—126)东汉南阳蔡阳人,字秋孙,一名宝。安帝永初中为谒者仆射。邓太后诏使参与校定东观诸书,又诏作建武以来名臣传。官终卫尉。撰《释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