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列表

明季北略

清代 」 ·   计六奇

  《明季北略》是由计六奇编写的书籍。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。清初无锡计六奇(1622~?)撰。六奇字用宾,号天节子,别号九峰居士,江苏无锡人。全书共二十四卷,起自明万历二十三(1595)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,止于明崇祯十七(1644)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。分年记事,于崇祯一朝尤详。李自成入京后史事,几乎按日排比。每年之中,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,取材广泛,记事有序。本书成书于康熙初年,上距明亡为时不久,史事大多无误,但也有传闻、迷信不实之处。

明季南略

明代 」 ·   计六奇
本书凡十六卷,上起清顺治元年(1644,明崇祯十七年)五月、止于康熙四年(1665)二月,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。本书编年为纲,杂以纪事本末、传记形式。各卷按年分事记述,但编年不编月,有些事目中,又多以事件为题,也有传记、章奏、诗文。每卷几乎都有“志异”,专记星象变化和天灾异象。

易传

先秦 」 ·   佚名
  《易传》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《易经》的论文集,其学说本于孔子,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。《易传》共7种10篇,它们是《彖传》上下篇、《象传》上下篇、《文言传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篇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和《杂卦传》。自汉代起,它们又被称为“十翼”。

春秋繁露

两汉 」 ·   董仲舒
《春秋繁露》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。《春秋繁露》推崇公羊学,发挥“春秋大一统”之旨,阐述了以阴阳五行,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-神学理论,宣扬“性三品”的人性论、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”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,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,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
春秋配

清代 」 ·   佚名
  小说《春秋配》叙述了主角李春发、姜秋莲与张秋联三人曲折离奇、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。戏曲《春秋配》据此改编。《春秋配》是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、豫剧皇后陈素真先生的代表作,为秦腔传统剧目。

昨梦录

宋代 」 ·   康与之
《昨梦录》又名《退轩笔录》,宋人笔记小说,康与之撰。追述北宋轶闻,书名乃以生于滑台,目睹汴都之盛,故以“昨梦”为名。所记黄河卷扫事、竹牛角事、老君庙画壁事、西北边城贮猛火油事,可补当时史事之缺。

昭明文选

南北朝 」 ·   萧统

  《昭明文选》又称《文选》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(谥号“昭明”)组织文人共同编选,因此称作《昭明文选》。此书收录了自先秦至齐梁几百年间的七百余篇作品;从分类上看,它对赋、诗、骚等37类文体进行了编排,而经、史、子等思想学术类文章都没有被收入。编者已初步意识到文学与其他类型文章在艺术形式上的区别,并通过此次编选,首次为“文学”与“非文学”之间划定了界限和范畴,对文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起到了开创性作用,也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。《昭明文选》对后世影响深远,据唐代的史料记载可以推知,《文选》的地位几已可与儒家经典并列。

晋书

唐代 」 ·   房玄龄等
  《晋书》,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,唐房玄龄等人合著,作者共二十一人。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,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(420年)刘裕废晋帝自立,以宋代晋。该书同时还以“载记”形式,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。原有叙例、目录各一卷,帝纪十卷,志二十卷,列传七十卷,载记三十卷,共一百三十二卷。后来叙例、目录失传,今存一百三十卷。

晏子春秋

先秦 」 ·   刘向
《晏子春秋》是记载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年~公元前476年)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,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。过去疑古派认为《晏子春秋》是伪书,《晏子春秋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,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《晏子春秋》并非伪书。《晏子春秋》经过刘向的整理,共有内、外八篇,二百一十五章。

景岳全书

明代 」 ·   张景岳
《景岳全书》,明代张景岳撰,六十四卷。首选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》《金匮》之论,博采历代医家精义,并结合作者经验,自成一家之书。《全书》成于景岳晚年,在其殁后刊行。首为《传忠录》三卷,统论阴阳、六气及前人得失。次《脉神章》三卷,载述诊家要语。再次为《伤寒典》《杂证谟》《妇人规》《小儿则》《痘疹诠》《外科钤》。又《本草正》,论述药味约三百种。另载《新方八阵》《古方八阵》,别论补、和、寒、热、固、因、攻、散等“八略”。此外,并辑妇人、小儿、痘疹、外科方四卷。